[讨论]浅谈诗歌语言意象的语义表现
楼主
流星雨87 2008-01-21 17:23:58

浅谈诗歌语言意象的语义表现

 

流星雨87

 

诗也者,有象之言,依象以成言;舍象忘言,是无诗矣。

 

                     ——《钱钟书论学文选》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即在一个个具有色彩、声音和光泽的物象形态中,包含着象征、隐喻等深层意蕴。意象是构成诗的意蕴的主要手段,无论是古典诗还是新诗,都以意象为基点。古往今来人们都非常重视诗歌中意象的作用。司空图在《诗品·形容》中明确提出了“离形得似”的主张,要“略形貌而取神骨”,以追求艺术的神似。

下面我们分别以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秋"的意象和台湾诗人痖弦诗歌意象的营造为解读的基质,来剖析诗歌语言意象的语义表现。

1、诗歌语言意象的性质与意义

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开篇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三个意象: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意象就像电影中的“蒙太奇",最为准确地切入了“秋"的表象性质,而非物象性质。因为从物象性质出发,对“枯藤’’、“老树’’、“昏鸦’’的认识就会流于生活化。比如“枯藤",人们可以见出

它的柔韧,也可以想象它的依附,还可以视它为一堆劈柴。如果从意象“秋”的季节层面来看,它则具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性质内蕴,一是意味着“成熟”,一是意味着“衰败"。然而“枯藤”、“老树”、“昏鸦”三个意象一经呈现,人们对“秋"性质内蕴的选择自然会趋向于后者,遵循了意象意蕴呈示的选择机制,也显现了诗歌语言性质倾向的潜在作用。高友工、梅祖麟说,在诗歌中,“形容词的作用不是限制而是强调”。因此,“枯’’、“老”、“昏”这几个“诗学定语”一经与“藤”、“树”、“鸦”几个简单意象组合使用,便会突出“藤”、“树”、“鸦”的性质指向一一“衰败”而非“成熟”。如果说,“成熟”蕴含着收获希望的欣然之情,那么,“衰败”则深蕴着希望湮灭的无奈。于是,以“枯藤”、“老树”、“昏鸦”为诗歌意象的季节之“秋”便自然而然地演化为一种落寞无望的“悲”秋。再从整首曲的名物意象设置而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所有这些意象共同构筑了一个物我同一、时空交感的独立自存的世界。在这个具有“完形”意义的世界中,“枯藤”、“老树”、“昏鸦”因为其他意象的存在,特别是“断肠人”这一意象的最终出现,使其意蕴内涵更趋丰满。“桔藤”、“老树”、“昏鸦”被限定指向那个独步夕阳之下、远泊天涯的“断肠人’’。由此,“枯藤”、“老树”、“昏鸦”所蕴含的季节“秋”的“衰败”之伤与“断肠人’’的漂泊之悲就达成了“物”与“我”的共感。其间,通过“小桥"、“流水”、“人家"在诗意上的反向映衬,“古道”、“西风’’、“瘦马”的过渡延展和渲染强化,“枯藤”、“老树”、“昏鸦’’之“秋”便指向“我在”之生命。这样,季节之“秋”也便升格为人生之“秋",季节之悲思也便成为生命之悲思的一种具体意象化。


---此帖由流星雨87在2008-1-22 11:43:20编辑
编辑 收藏 举报 主题管理
分享
Re:
2
绿萝 2008-01-21 20:27:01
流老师,您写的啊?绿萝眼睛直了,刮目相看啊。谢谢导师指点,绿萝好好学习一下,期待下文。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3
流星雨87 2008-01-21 21:16:03

引用 绿萝 在 2008-1-21 20:27:01 时发表的内容:
流老师,您写的啊?绿萝眼睛直了,刮目相看啊。谢谢导师指点,绿萝好好学习一下,期待下文。

还不是那个胭脂硬要赶鸭子上架,只好边学边写了,呵呵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4
绿萝 2008-01-21 21:22:23
绿萝替胭脂谢谢流老师了,胭脂在家一边感动一边学习呢。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5
绿萝 2008-01-21 21:26:39
胭脂在学习诗歌评论呢,要不要给流老师推荐几篇?

宗仁发 :新世纪诗歌的疑与惑

崔卫平 :海子、王小波与现代性

---此回复由绿萝在2008-1-21 21:27:21编辑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6
无情雨 2008-01-21 21:39:33
谢谢卡哥哥,这好象就是为了我而作的,我正想学这个呢,谢谢!还是我们卡哥哥好!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7
冰玉陶然 2008-01-21 22:03:18
再把原诗,帖出来,借鉴着来读,更好!学习了~~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8
流星雨87 2008-01-22 08:10:38

引用 绿萝 在 2008-1-21 21:26:39 时发表的内容:
胭脂在学习诗歌评论呢,要不要给流老师推荐几篇?

宗仁发 :新世纪诗歌的疑与惑

崔卫平 :海子、王小波与现代性

---此回复由绿萝在2008-1-21 21:27:21编辑
切,这哪是对诗歌的评论呀,看清楚:是对新世纪诗歌走向的评论。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9
绿萝 2008-01-22 08:13:54
流老师,您看了啊?嘿嘿,有受益么?我不那么说你肯看么?你肯找来么?那可是好东西。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0
小绿新醅 2008-01-22 08:29:32
          学习学习!!向流导演致敬!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1
绿萝 2008-01-22 08:52:00
我来谈谈对诗歌粗浅的体会:诗歌是激情的产物,是激情的喷薄,饱满的情感是诗歌必须的基础。诗意如若喷薄而出,那么气息、节奏、音律在开合之间就自然流畅。这里我不谈诗歌的意象,也不谈诗歌的写作技艺。世界万物于我心有戚戚焉,流淌笔尖,我为万物,我借万物之口诉我满腔流动的热忱或悲鸣,跨时间、横地域,无我无他,唯万物于心,是为武功最高境界:世界万物为我所用,我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哈哈,拽的。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2
绿萝 2008-01-22 08:54:51
至于绿萝写诗,是为诗歌而诗歌,自然难得佳作,偶或得之,因尚未融于万物之中,所借物象自然不能尽皆开口,表达物象之意,实为物象没有尽其用,我未尽其意。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3
流星雨87 2008-01-22 11:37:43

2.诗歌语言意象的四维语义架构

上节我们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秋"的意象讲述了诗歌语言意象的性质和意义,那么,诗歌语言意象的语义架构是由哪几个层面组成的呢?

从意象意蕴的设置而言,诗歌语言意象应该是一个四维架构的意义结构。诗歌语言中一个“意、象俱足”的完整意象总是具有这四个意义层面的,构成一个立体性的组合空间,如下图:

  

再现意义

 

 

物性意义

 

 


表现意义                    哲学意义

 

我们再以“秋”之意象,来解释诗歌语言意象的结构:

 

物性意义——秋天之衰败

 

再现意义——生命之沦落

 


表现意义——情怀之落寞

 

哲学意义——生存之无奈

 

可以看出,从物性意义到哲学意义,意象意蕴渐趋深入广远,渐趋丰满弘富,同时也愈加呈示出辐射性的模糊。虽然说意象意蕴愈趋深远也就愈难以把捉,但有一点却很明确,那就是,物性意义是基础,而再现意义、表现意义和哲学意义则是在其基础上生发出来的。

在这里,语词的物性意义构成了一个基质性的背景。在这个背景的衬托下,再现意义、表现意义和哲学意义向不同方向、在不同层面上得以敞开和凸现。由此我们以为,如果说诗歌语言意象的物性意义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普通语言语词的基本语义的话,那么,意象意蕴起码在三个层面上实现了对语词意义的超越。

如果说季节之悲思是“秋”之意象的普通语言的物性意义,那么,生命之悲思即可视为“秋”之意象的再现性意义,生命之悲思实现了对季节之悲思的超越。继之,在生命之悲思的基础上,通过“枯藤”、“老树”、“昏鸦”这类意象的设置,再现了词人天涯羁旅、生命漂泊难定的无奈和落寞等情感意象。实际上,这也是诗歌意象设置的最终旨归,这样一来“枯藤”、“老树”、“昏鸦”便不仅仅成为“我在”生命的一种具象再现,进而成为一种诗性“隐喻”。

至于其哲学意义,对于我们初学者或者初级欣赏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它是通过诗歌的“表”象,抽象出某种“征”象。这种“征”象便是指向人类生命存在的一种深度状态。这种状态实际上是一种生命情结,希望失落之后的无奈悲怀成为它的深刻内涵。如是,“枯藤”、“老树”、“昏鸦”之“秋”便具有了普遍意义上的文化意蕴。


---此回复由流星雨87在2008-1-22 11:40:55编辑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4
胭脂醉 2008-01-22 11:42:38

这篇第二节说的很透彻,很好。胭脂学习了。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5
冰帆 2008-01-22 22:20:20
我也在学习中.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6
长歌当哭 2008-01-25 21:08:25
面对诗歌,长歌无语了
前途一片渺茫……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7
流星雨87 2008-01-28 09:18:17

3、从痖弦诗歌谈意象的现代架构

台湾现代诗坛一向有唯意象是求的风气,这种追求促进了台湾诗人对现代汉语诗歌意象空问的拓展,而痖弦则是意象诗派的代表人物。

痖弦是位在台湾成长的大陆籍诗人。“性灵内蕴,人情为表"。其代表作《深渊》,则已成为一个“不归路的时代"之永存的印记。在他的诗中,本土性与世界性相融,古典意绪与现代精神并存,适度而饱满,沉着而优雅,从而得以跨越时空,在抵达今天的诗歌阅读与创作中,仍具有鲜活的感受、现实的警策和典律性的诗美效应。

研读痖弦的男女抒情、戏剧故事、异国风光、乡土风情、海洋经验、内心独白等各类诗歌,我们发现,其诗歌无论在意象的营造、组合,还是在意象的语词建构、内在精神上,都体现出西方现代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特征。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节将对痖弦的诗歌意象语词的表达做出探讨。

①现代化意象的营造是痖弦诗歌的一个亮点。痖弦的诗歌受到两人的影响,一个是德国诗人里尔克,一个是国内诗人何其芳。尽管如此,痖弦的早期诗作多趋向传统、古典,可以说是民谣风格的现代变奏,具有超现实主义的色彩。总体来说,痖弦的诗歌氤氲着中国旧体诗词的氛围,体现出浓厚的古典气息。如在《我的灵魂》中“秋天的树叶纷纷落下”的诗句在同一首诗中反复吟诵,分明营造出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杀意象。此外像《弃妇》中的琵琶、《坤伶》中的发髻、《山神》中的红叶、《秋歌》中的荻花、寺院等等,长期积淀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象频频出现在他的诗歌当中,从而丰润了台湾诗坛古典美的特征。

(待续)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快速回复: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4894号 

辽ICP备1400134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