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你是人间四月天
楼主
不再流浪 2006-08-16 09:34:21
发表日期:2006-8-15 23:50:00 出处:春之风论坛 作者:未知 发布人:lsj3368



  《人间四月天》

我望着户外的昏黄﹐

如同望着将来﹐

我的心 正忙碌的听 ﹐

你怎还不来

希望在每一秒钟开花

我守候着你的步履

你的笑容 你的脸

你的柔软的发丝

守候着你的一切

如果这个时候窗外有风

我就有了飞的理由

心中累积的悲伤和快乐

你懂了 所以我自由

你不懂 所以我堕落

如果这个时候窗外有云

我就有了思念藉口

爱引动我飞行中的双翅

你回应 我靠近天堂

你沉默 我成了经过

翅膀的命运是迎风

我的爱

当你把爱转向的时候

我只身飞向孤寂的宇宙

眷恋的命运是寂寞

我的爱

当你人间游倦的时候

我会在天涯与你相逢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爱的赞颂——林徽音**
我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
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四月天
康桥的水流潺潺,
徘徊哀婉, 似泣似诉,
告诉你我一个故事,
一个诗人的爱与死,
一段梦萦魂牵的生死恋。


  《人间四月天》——诗人徐志摩浪漫的爱情故事
     1922年秋天,诗人徐志摩从英国剑桥留学归国,石破天惊地发表了一篇- --徐志摩离婚通告,文名尚未远播的他,即以此头号新闻震动了中国,造成了近代史上头一宗西式离婚事件,挑战了百年前中国的封建婚姻制度。
  徐志摩当时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这可以说是徐志摩为自己短促的一生所写的注脚。
  “寻求灵魂伴侣”,这样一个愿望,引领徐志摩在36载的人生旅程里经历了三段感情,交错于三个典型女子的生命之间。她们共同创造了诗人徐志摩,也同样因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徐志摩与元配夫人张幼仪,是父母之命安排的,与徐志摩离婚后,却一生也未走出徐志摩的世界;才情洋溢的林徽音,与徐志摩邂逅于英国,当离婚后的徐志摩回国追求她时,她却已按父母之命选择了与梁思成的婚姻,尽管如此,她一生也无法淡忘与徐志摩的这段感情。北京的社交名媛陆小曼与徐志摩,共同努力冲破了家庭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却互相毁了对方。徐志摩死后,她竟变成了另一个人,终身不穿华服,不出门、不应酬,让自己华丽的生命从此消声匿迹。

     許久以前﹐我痴痴的迷上你 但你總是給我你的背影 我多想多想你能轉過臉 給我一個一個燦爛笑臉 給我一個燦爛笑臉 哪怕一個淡淡的注視我 都會心跳一輩子 過了許久﹐你咽下了苦澀的淚 過了許久﹐你咽下了苦澀的淚 我在你記憶中已遙遠。追蹤你的腳步﹐哪怕你輕輕的一回首﹐我都會欣喜一輩子。我追啊追﹐我追啊追 追到的卻是你的背影

                  

                  
            

转帖










 



---此帖由不再流浪在2006-8-21 6:50:24编辑
编辑 收藏 举报 主题管理
分享
Re:
2
醉妖七七 2006-08-16 10:29:10
二、   旷世红颜——徐志摩

诗人徐志摩与徽因相识在伦敦。

      

               风华绝代

志摩喜欢徽因淡淡春山般的双眉,他喜欢徽因盈盈秋水般的眼睛,他喜欢徽因脸颊上那一对时隐时现的笑涡,他更喜欢和徽因无拘无束的谈心。徽因空灵的艺术感觉和她的见解谈吐,常常激发他思维的灵感和火花。最让他心旌摇曳的是暮春时节和徽因结伴在剑桥漫步。

五年后,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写到:“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青的草,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徐志摩在这里抒发了他对剑桥的感情,也抒发了他爱恋中难忘的情感。他生平第一次,深深地体会到爱恋一个人的痛苦和甜蜜,尽管他与妻子张幼仪已经结婚六年。

       

      

              浪漫诗人亦沧桑

 

梁启超给志摩写了一封信,写到:“其一,万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其二,恋爱神圣为今之少年所乐道。兹事盖可遇而不可求……当知吾侪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之妙味矣。……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堕落至不复能自拔。”梁启超先生以老师自居,想教导挽救志摩于悬崖,可他不了解,现在的志摩是个斗士。胡适这样评价志摩:“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浪漫仿佛是从骨骼里长出来的,从血液里蒸发出来的,因为他从来不怀疑人世间确实存在着纯粹的美和爱,穷尽一生,他始终追求的,就是这份纯粹。

志摩阅毕恩师的话,他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情之心血,明照我深奥之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恩师认为“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而志摩要求理想之实现,真是南辕北辙。志摩为追求惟一能体现他“爱、美、自由”对象的林徽因,不惜破家、弃学,追回中国,岂能不战而缴械?

       徐志摩和陆小曼

志摩还在犯糊涂,但徽因已经清醒了,她知道志摩所追求的理想王国与现实世界——尤其是中国的现实世界——差距有多大,爱与自由都有条件,或者说都有价格,而且价格之高,无论是她,还是志摩,都是付不起的。徽因不相信世上会有绝对幸福的婚姻,婚姻是实际的,正像爱是纯粹的;婚姻是琐碎的,正像爱是伟大的;婚姻是清醒的,正像爱是盲目的。徽因决定自己要清醒地走进婚姻,而不是盲目地跌进爱里去。

思成会是个好丈夫,而梁家,可以为她提供一切她想要的:身份、荣耀、别人艳羡的目光。

徽因在志摩的锲而不舍和思成的坚决捍卫之间备受煎熬。思成是他最合适的理想伴侣,而志摩却是与她性情最相合又对她最痴情的男子。但现实只能选择思成。

诺贝尔奖获得者、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来中国访问讲学。他在北京期间,志摩和徽因两个年轻可爱的诗人陪伴在老诗人的左右,这是他们一生中相处最密切频繁的一次。当时的报刊上,有这样的记载:“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有如苍松竹梅一幅三友图。”泰戈尔临走为徽因作了一首诗: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 

徽因在志摩的情感旋涡中痛苦、挣扎,甚至有一种爱的冲动,可她还是与他分定了方向。她在《那一晚》中写到:“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湛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纤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到如今我还在想念你岸上的耕种,/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那一天你要听到鸟儿般的歌唱,/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从此,徽因渐行渐远,终于走出了志摩的视线。爱永远埋在他的心间,从不曾疏离。

徐志摩的《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毋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没有选择徐志摩,这对林徽因来说,可能是她一生最大的幸运。

她和徐志摩之间的那段情,却仍然藕断丝连。连徐志摩最终发生的意外,也是为了要赶赴北京听一场林徽音的演讲而搭机撞山葬送了生命。由此林徽音与徐志摩的这段走了一生却未完的感情,也成为后世一直不解的悬谜。连她的丈夫梁思成对她感情的了解及缄默也成为另一个谜:梁思成亲自捡了一块志摩坠机的残骸,带回北京让徽音一直摆在案头直到她病逝。数年後她还继续发表给徐志摩的情诗。在她临终前,她要求并第一次见到了张幼仪,却什么话依然没说出过。张幼仪却明白了她对徐志摩的爱。 “徽徽,许我一个未来吧……”林徽因,这个徐志摩穷其一生追求的奇女子,终究没有许给志摩一个未来。或许,只有两个人爱到极致,才会达到徽因和志摩那般的境界。爱,可以是这样的,不要说我明智,也不要疑我胆怯,爱,根本无须世俗婚姻的承诺。


 

林徽因简介(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领风骚的巾帼才俊,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

参考书目:  《林徽因》张清平,《一个纯美主义者的激情》刘红萍,《徐志摩画传》刘小波等。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人淡如菊
3
2007-04-22 05:45:14
这个版面很清新,喜欢徐志摩先生,但原因不是他的诗,而是他的人,喜欢他"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情之心血,明照我深奥之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恩师认为“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快速回复: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4894号 

辽ICP备1400134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