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少女“援交”谁之痛?
楼主
执言 2011-11-18 21:52:37

提要:穿上校服,她们被认作是稚气未脱的孩子;脱去校服,她们就变成陌生男人怀中的“伴侣”。她们脱去那件标识身份的衣服,只为了满足虚荣,甚至只为一点零花钱和零食。

她们越过一条线,从中学生变成“援交妹”。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穿上校服,她们被认作是稚气未脱的孩子;脱去校服,她们就变成陌生男人怀中的“伴侣”。她们脱去那件标识身份的衣服,只为了满足虚荣,甚至只为一点零花钱和零食。

  她们在很多城市的夜幕中暗自转换角色。她们身边,盛行着攀比之风,充满了叛逆与猎奇,被消费主义浸染得她们为此行走在边缘地带。

  管理缺失、教育失败、耻感沦落,这些高悬在空中的感慨之外,一定还有什么仍然被我们忽视。

  无须辩白,我们几乎生活在一个肆无忌惮的年代。“拥有金钱就能拥有一切”成为社会默认的潜代码。成年人用资本运作的术语谈论尊严、灵魂和自由,似乎这一切都可以折价变现。而另一面,这些成年人用自己平日里嘲讽的标准答案和灌输说教教导孩子。道德与现实的鸿沟让青年人的价值观与判断力愈发分裂,悬在一念之间。

  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之下,有谁能够反问内心?

  这些被称为“援交妹”的年轻人是成年人世界的一面镜子。所以,我们不应指责孩子们的道德沦丧,而应该“审判”自己的行为与生活。《中国新闻周刊》独家获得的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撰写的《在校女学生援助交际问题研究报告》显示,正是成人社会的不良影响,使部分青春期的孩子迷失了方向。而从援交女生到日本 “现役”AV女星苍井空在中国的“非正常”风靡,同样显示出中国主流社会精英层中部分人的道德意识下滑到了需要人们警醒的地步。

  只有成年人建立起美好的公共生活、树立起有尊严的价值标准,并且以此垂范,未成年人的世界才会变得清澈。

编辑 收藏 举报 主题管理
分享
[推荐]少女“援交”谁之痛?
2
执言 2011-11-18 21:52:37

提要:穿上校服,她们被认作是稚气未脱的孩子;脱去校服,她们就变成陌生男人怀中的“伴侣”。她们脱去那件标识身份的衣服,只为了满足虚荣,甚至只为一点零花钱和零食。

她们越过一条线,从中学生变成“援交妹”。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穿上校服,她们被认作是稚气未脱的孩子;脱去校服,她们就变成陌生男人怀中的“伴侣”。她们脱去那件标识身份的衣服,只为了满足虚荣,甚至只为一点零花钱和零食。

  她们在很多城市的夜幕中暗自转换角色。她们身边,盛行着攀比之风,充满了叛逆与猎奇,被消费主义浸染得她们为此行走在边缘地带。

  管理缺失、教育失败、耻感沦落,这些高悬在空中的感慨之外,一定还有什么仍然被我们忽视。

  无须辩白,我们几乎生活在一个肆无忌惮的年代。“拥有金钱就能拥有一切”成为社会默认的潜代码。成年人用资本运作的术语谈论尊严、灵魂和自由,似乎这一切都可以折价变现。而另一面,这些成年人用自己平日里嘲讽的标准答案和灌输说教教导孩子。道德与现实的鸿沟让青年人的价值观与判断力愈发分裂,悬在一念之间。

  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之下,有谁能够反问内心?

  这些被称为“援交妹”的年轻人是成年人世界的一面镜子。所以,我们不应指责孩子们的道德沦丧,而应该“审判”自己的行为与生活。《中国新闻周刊》独家获得的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撰写的《在校女学生援助交际问题研究报告》显示,正是成人社会的不良影响,使部分青春期的孩子迷失了方向。而从援交女生到日本 “现役”AV女星苍井空在中国的“非正常”风靡,同样显示出中国主流社会精英层中部分人的道德意识下滑到了需要人们警醒的地步。

  只有成年人建立起美好的公共生活、树立起有尊严的价值标准,并且以此垂范,未成年人的世界才会变得清澈。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3
执言 2011-11-18 21:56:47

上海少女“援交”风波


提要:
“援交”现象几年前就已在中国大陆出现,但现行的法律体系中,至今没有援交二字。同样,由“援交”引发的讨论中,相关部门及市民的暧昧态度同样耐人寻味。

本刊记者/马多思 杨迪 摄影/孙晓曦

  特约撰稿/黎广(发自上海)

  2006年,日本自由作家中山美里在她的自传《我的十六岁援交手记》中写道:在东京的繁华商圈,我开着令人瞩目的红色跑车,住着达官显贵群聚的豪宅。打开房门,宽敞无比的柔软名床,翻滚荡漾在令人心荡神驰的亚麻床罩之上……现在却已毫无踪影,只留下一片回忆,静静浮荡在空气之中。

  这是援交女郎回忆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她希望告诉后人,援交时留在自己心里的过去,会在以后慢慢发酵,直到追悔莫及。

  她的话并没有警醒世人。

  2011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里,上海检方披露一起20多名女中学生集体“援交”的案子,在这起案件中,这些女中学生大都未满18岁,最小的不到14岁。

  一石激起千层浪,尽管在全国各地公众对此事的评论沸沸扬扬,但在上海,关于援交的话题显得暧昧难言。

  “援交”案始末

  上海虹口区,密密麻麻地散坐着数十家大中小学校,各个品牌的连锁快捷酒店,也在这个圈子里扎根营业,关于学校、酒店的各种“爱情买卖”链条,在这里交织。

  11月7日的新闻中,广灵路附近的一家莫泰168连锁酒店成了头条图片。
在与图片相关的新闻中称, 上海20多名稚气未脱的女中学生,因为零花钱不够,又不愿意通过工作赚钱,走进连锁酒店,成为卖淫女,其中2人未满十四岁。

  上海闸北检察院本月5日公开的一份资料显示,这20多名援交女彼此的关系错综复杂,其中多数为在校中学生,涉及上海市某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共9所学校。

  据披露,小文、萍萍和娜娜从事卖淫时,均未满十八岁,其中小文和娜娜是发小,娜娜由于家庭变故,辍学后一直在社会上游荡,而萍萍是小文同学。从2009年始,她们通过互联网和电话等方式,相互介绍或介绍其他少女与嫖客发生性关系,并收取嫖资和介绍费。

  2010年初,萍萍两次介绍小文和她的好友进行性交易,每次收取介绍费300元,小文和其他朋友也很快成为上家,介绍另外的少女卖淫,并收取介绍费。

  上海闸北检察院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时称,上海女高中这些女生“介绍卖淫,嫖客形成了固定‘圈子’,形似日本社会的所谓‘援助交际,”。

  这个说法出现以后,上海市司法系统的一位官员向《中国新闻周刊》抱怨:什么叫援交,分明就是未成年少女卖淫。并且在我国的各项法律中,均没有“援交”一词。

  对此,同样来自司法系统的另一名官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一案件的披露过程有悖常理。“公安进行刑侦的过程中,曾想向社会公布进展,但觉得这件事并不复杂,而且又涉及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所以结案以后移交了检察院。没想到检察院把此事公开了,还称其为‘援交’,引起广泛关注以后,我们没法解释,检察院也失声了。”

  而这一定性,让普通民众和法律界人士纷纷侧目,并且开始预想本案会如何宣判。

  但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实际上早在本案公开以前,案子已经判决。11月10日,闸北区法院办公室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少女援交案件已经在前两天宣判了,但涉案人员各领何种刑期实在不能透露,因为这个案子毕竟牵涉到不少未成年人,院长已经吩咐大家不能向媒体透露具体情况。

  上述消息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在此案公开揭露以后,后继消息戛然而止的原因。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4
执言 2011-11-18 21:58:13
主动召嫖背后

  “不少涉案女生为零花钱主动卖淫、介绍卖淫,嫖客形成了固定‘圈子’,形似日本社会的所谓‘援助交际’”,闸北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将这一案件形象表述为“援交”。

  该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科长韩孔林说,这些女孩对于钱色交易没有羞耻感。其中一些女孩家境并不差,出卖青春只是因为爱慕虚荣,喜欢购物、享乐,而手头缺少零花钱。

  经检察机关调查,这些未成年少女都是上海本地人,家庭条件都不错,但出于对金钱的贪欲,这些女孩一缺钱就主动“约会”嫖客。

  韩孔林认为,孩子参与援交,“折射出了家庭、学校和社会道德教育的缺位,其中首先是家庭教育缺位”。“监护人和子女缺乏沟通,过分溺爱或粗暴对待,导致家庭教育缺位,使未成年人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而误入歧途。”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涉案学生中有1人父母离异,1人为领养子女,3人的父母对她们经常谩骂或过分溺爱。而在2007年末网络上广泛流传的关于上海中学生进行性交易的帖子中,一位自称“中学生”的网友羡慕地说:“有个女的17开始卖淫,7年后才24岁,你知道赚了多少钱,240万那(哪)”。

  这种风气在如今也没有消失。

  在本次“援交”案中,检查官在询问小文的家庭状况时,小文回答:父母是国有企业的员工,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收入稳定,每月也有固定的零花钱。但她觉得,这样来钱太慢,既不实惠也不现实,加之学习成绩不好,读的是职业高中,因此对未来并不抱有太大希望,更何况她说“我吃不了这个苦”。

  而一旦这个群体不止小文一人,再加之过度消费的欲望,在性交易这个行业中,供方就开始逐渐形成了,“我们在外面玩,买衣服、首饰、吃喝玩乐、寻求刺激都需要钱,久而久之,父母给的零用钱根本不够开销,大家都有卖淫的想法。”小文说,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这并不需要互相逼迫,自己的身体赚取金钱,已经成为她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普通公众眼里,上海人具有特有的精明,对于西洋文化和消费观念,也兼收并蓄。邝丽莎所著《上海女孩》一书中,曾总结上海人尤其是女生普遍存在能干和喜欢攀比的性格。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5
执言 2011-11-18 21:59:43
而小文和她的朋友们,对于这一点并不排斥。尽管没有指出她们出卖身体所赚金钱的最终去向,但一位在北京生活多年的媒体人表示,上海的奢侈品店种类繁多,作为上海女孩,拥有这些正牌的奢侈品,是大多数人的目标。

  暧昧的面子

  女中学生援交事件,让上海人有些措手不及,很丢面子。在《中国新闻周刊》采访过程中,无论普通市民还是专家,对此挂在嘴边的回应是“这个只是个案,上海本地人很少这样子的”。

  在静安区的某职校,一位《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中学生肯定地说,这些援交妹一定不是上海人,应该是外地人。中学生的话并非毫无所指,《新民晚报》在对援交事件的报道中特意强调“涉案学生中4人母亲为‘外来媳’”。

  一位受访但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甚至拿出了2007年的一个官方数据,当年上海闵行区人民法院在对过去十年以来刑事审判庭以及少年庭审结的外来人口犯罪案件信息进行梳理后发现,早在2000年以前,该区外来人口犯罪基本稳定在600人以内,从2001到2002年增至697人,增长率为18.92,到2004年外来人口犯罪人数突破1000人,2006年达到1971人。非本地人犯罪的比例都在7成以上。

  这导致上述学者更愿意相信本次的“援交”案,“即使是有本地学生,那也是被外来的不良学生带坏的。”

  除此以外,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杨雄说,“其实越是大城市,未成年学生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反而越低。”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6
执言 2011-11-18 22:00:46
杨雄曾对全国从北到南5大城市和部分乡村的未成年性行为进行过15年研究,他说,援交案报道后,外界认为上海中学生的早恋、性行为已非常活跃,问题非常严重,这种判断缺乏依据。

  相反,杨雄更愿意相信的是,由于升学压力,初三、高三青少年的性行为呈现明显的“低谷”。作为独生子女,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会受到父母的很大关注,这也减少了很多越轨行为的发生。但是早恋和发生性行为的现象在“三校生”中的比例可能会高一些“毕竟三校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

  但在上海,媒体的报道被简单地解释为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三方因素,而有关这三方的官方消息,各部门均缄口不提,任凭媒体如何叩门。

  一位媒体评论者认为,虽然“援交”事件有损上海人的“面子”,但披露有助于预防。

  事实上,《中国新闻周刊》在静安、虹口、闸北、杨浦等几个区的部分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走访时发现,不仅参与巡逻的警力明显增加,部分学校已紧急通知教师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

  (实习生李媛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国新闻周刊网独家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7
执言 2011-11-18 22:02:32

何谓“援交”?

提要:早在上世纪40年代的日本,“援助交际”一词已经出现。当时战后日本的一些贫苦女性和寡妇,以与男性交往为代价,获取对方的经济帮助。最开始,这种“交往”并不一定伴有性行为……

  “援交”源于日本。

  早在上世纪40年代的日本,“援助交际”一词已经出现。当时战后日本的一些贫苦女性和寡妇,以与男性交往为代价,获取对方的经济帮助。最开始,这种“交往”并不一定伴有性行为,最单纯的只陪对方聊天、吃饭,然后各自回家。

  随着日本战后的经济飞跃,经历了60年代的性解放,“援助交际”得以蔓延,并开始越来越多地伴有性交易。1982年,日本甚至出现了“爱人银行”风潮——一些公司收取巨额中介费用,为男性提供援交中介。

  1984年,日本不得不颁布《卖春防止法》取缔这类公司,然而这却并未阻止援交现象的蔓延,“援助交际”反而向着“低龄化”的趋势蔓延,许多高中女生加入了援交队伍。

  与此同时,援交文化业开始在亚洲其他地区蔓延。2001年,台湾励馨基金会进行了一次全台湾最大规模调查,调查显示,援助交际在台湾有年轻化、普及化和大众化的趋势,甚至出现了由男性学生提供的援交服务。2004年,台湾犯罪学学会甚至专门为此主办了“青少年援助交际问题与防治对策研讨会”,对“援助交际”问题展开讨论。

  然而就在一年后,令家长和老师备感头痛的援交现象却悄然出现在大陆。这一年,《辽沈晚报》发表了题为《沈阳出现“援助交际”女大学生羞答答卖身赚钱》的“卧底”纪实报道,第一次公开报道大陆地区的少女援助交际现象。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8
执言 2011-11-18 22:04:47
上海少女“援交”的背后

提要:反思当下社会,“小三”理直气壮地存在,拜金主义泛滥成灾……尊严匮乏的社会,又如何能够让人自尊。这些不堪成为孩子的榜样,那么孩子的精神世界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可想而知。既然大人世界都认为“坐在宝马里哭”不是件丢人的事情,那么孩子自然而然认为出卖身体换零花钱没有什么不对。

  据报道,近日,上海市闸北区检察院对警方破获的一起未成年女性参与卖淫和介绍卖淫的特大案件提起公诉。该案涉案人员多达20人,其中多数为在校中学生,2人为未满14周岁的幼女,涉及上海市某职业学校分校、普通高中等9所学校。据介绍,“其行为呈现出所谓援助交际雏形,即在校少女为获得金钱而与男性约会,从事色情活动。”检察机关调查发现,涉案学生中有1人父母离异,1人为领养子女,4人母亲为“外来媳”,3人的父母对她们经常谩骂或过分溺爱。

  追问:有多少成年人 理解懂得孩子

  这些少女让我们难免为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担忧和焦虑,似乎让人看到某种可怕的病毒在蔓延。耻感模糊空洞,孩子面对花花世界,他们价值观念尚未成型,难免误入歧途,为此最该为此感到自责的是教育、家庭和社会。喊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又有多少人理解孩子、懂得孩子。在标准答案和家庭说教中,孩子内心日渐孤独、价值日益彷徨,堕落和进步,或只在一念之间。我们没有耐心去培养孩子的判断力和想象力,孩子们自然也就没有耐心去构架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价值空间。

  孩子的精神世界,往往是大人世界的真实映照。反思当下社会,“小三”理直气壮地存在,拜金主义泛滥成灾……尊严匮乏的社会,又如何能够让人自尊。这些不堪成为孩子的榜样,那么孩子的精神世界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可想而知。既然大人世界都认为“坐在宝马里哭”不是件丢人的事情,那么孩子自然而然认为出卖身体换零花钱没有什么不对。

  此外,成人世界的无耻和无忌在其中也得到极端显现。“援交女生”中,卖淫的竟然有未满14周岁的幼女。那些“重口味”的买春者,怎么能对幼女下手?不过从官员林嘉祥猥亵幼女的案例来看,法律规章对懵懂少女的保护显然存在着缺位。法律不能令行禁止,嫖客们便百无禁忌。

  自尊自爱,自重自强,成人的世界对于孩子除了只剩下这些口是心非的说教,还有什么?我们出卖尊严、出卖灵魂、出卖自由,留给孩子的或许是丰富的物质,但却只剩下一副空洞的精神躯壳。成人的世界精神荒芜和尊严丧失,正是引领着“援交少女”踏入价值迷途的罪魁祸首。只有捡拾起大人世界的耻感和尊严,只有把教育和引领者的灵魂救赎出来,才能实现对孩子的灵魂塑造。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9
执言 2011-11-18 22:05:30
评判:应试教育重成绩 所谓差生被忽视

  面对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社会上的种种诱惑,学校仍然按照固有的程式开展教育,对社会对学校、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无动于衷,而且把应试教育搞得天花乱坠。学校和教师只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很少把一点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身上,上海女中学生“为零花钱主动卖淫、介绍卖淫”被发现的不是教师也不是家长,而是警方,就可证明学校、教师关心的是哪个群体。高分数、升学率同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业绩挂钩,同校长和教师的工资、荣誉挂钩,校长和教师被捆绑在应试教育的列车上,关心差生、帮助差生、转化差生,甚至把学生从犯罪的边缘拉回来要花费许多时间、精力,教师会得到什么?如果把时间和精力用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其效率更高,效益更好。不是说所有教师职业道德不高,人人唯利是图,而是以为教育界里出现的种种怪象,例如表现在学生身上的厌学、逃学、泡网吧、少女“援交”等等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而素质只牢固地生长在上级的文件里、学校和教师的总结与论文中,素质教育是一套,应试教育是另一套,什么法制教育、性教育等或者可有可无,或者缺乏实效性。

  上海这20名女中学生给学校、家长和社会敲响了警钟。学校和家长该对所谓差生“不抛弃、不放弃”,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使他们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重要的是学校不能让素质教育成为口号,要肩负培养独立、健全、独特人格的责任,让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分析:与不良土壤有关 喜欢模仿染恶习

  表面看这类“援交”行为的传染源于国外,是通过网络或其他类媒体信息的传播,最终侵蚀到了部分未成年少女群体,也就是说是“不良的外界信息”导致了个别未成年少女的“下水”,但窥诸其本质却与一些不良的“土壤”有关。由于未成年人尚未有独立的和对社会美丑的判断,但青年人的另一主要特点却是喜欢“模仿”,有的是出于好奇、有的是出于好玩,凡此种种类似的不良行为的发生往往与未成年人的特性和特点有关,这也是国内一些城市的未成年学生步及“援交”的诱因。

  从人性本身的角度,任何一个走入歧途的中学生本质并不“坏”,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旦涉足或生长的环境不良,就会产生诸多负面问题,成年人如此,抵御不良环境影响能力较差的未成年人更是如此。在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过程中,中学生群体有太多的机会接触到或被动接触到“色情”的和不适合该群体的“不良信息”,影视的、报纸的、网络的简直是无孔不入地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和意识进行着“侵蚀”;来自于成年人的思维和行为,也会直接导致中学生群体“性羞耻”观念缺失。现在的城市成年人,还有异性之间“牵一牵手都脸红的”人有吗?还有一个更大的外界影响在于,在一些城市已经泛滥或久打不绝的“卖淫嫖娼”现象。这是严重侵蚀和腐蚀未成年人的“毒瘤”,这些“嫖客”们、这些通过组织卖淫嫖娼赚钱的人,有合适的时机之下定然会将“黑手”伸入未成年少女。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0
执言 2011-11-18 22:07:41
提醒:她们身陷人际孤岛 不宜简单道德审判

  眼球经济时代,这样的新闻着实吸引人。20多名,相互介绍,赚取零花钱。公众的道德优越感又一次找到了高地。而预料之中,各种对于援助交际女的指责,也纷至沓来。不过,在这样热闹的声音背后,我却感到奇怪。因为从新闻上看,显然,这群孩子从事援交活动已有一段时间。而在这当中,既未有过正义的使者,也未曾有过社会的干预。组团援交事件,学校与家庭教育双重缺位。她们恍如置身于孤岛之上,在这个海边城市被遗忘,从而陷入社会意义上的人际孤岛。

  每一个个体,都不能脱离社会。女学生群体援交,我们真的好奇,它是如何脱离了家长、学校、警方的监管?新闻报道中,有一个提法很有趣,称这当中有一批孩子的母亲是外来媳。事情的缘由,似乎借此可窥一斑。一个开放的城市,何来外来媳本地媳之分?本地人排外心态或许就是推动援助交际团形成的一剂添加剂。外来,是她们母亲身上的标签,而孩子则被外来这个标签所裹挟,继而被漠视与忽略。第一次开房,酒店没有拒绝。第一次援交社会也没有干预。群体以旁观者的心态,驱使她们集体漂泊进了这个海上城市的人际孤岛。

  回顾细节,我们发现,压垮她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来源于她们的家庭教育。女学生援交团当中,1人家庭离异,1人为抱养,4名则存在家庭溺爱与暴力。这些虽在整个团体中属于个例,但我们有理由怀疑这样严重匮乏与异化的家庭教育所能带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而这,或许就是她们困守人际孤岛的最后推动力。因而,对于此事,我们应当节制审慎地发表道德感慨。倘若我们真以某种狂欢式的心态将这群花季少女送上道德的“断头台”,那么,这样粗暴的舆论审判很可能会成为压死她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延伸:家庭伦理教育不该被遗忘

  从上海中学生“援交”卖淫事件来看,这里面当然有拜金奢靡不良的社会风气浸染以及外来腐朽文化毒害的影响,但如果将问题原因仅归结于此的话,显然这是在敷衍了事推卸责任,因为这仅仅是外因。

  其实从这些“女中学生”来看,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特征,那就是来自残缺的家庭,她们缺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她们并不是因为家庭的贫困,而是为了去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去享受高档次的生活才沦为“卖淫女”的。过去夸奖谁家的孩子懂事都是“家教的好”,如今则更多地是偏向于荣誉以及成绩,渐渐忽略了自然人格的流露。孔子曾提出一个人的学习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入则孝,出则悌”,首先讲家庭教育;其次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说的是社会教育;最后才轮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说你前两个阶段都完成了的话,就可以去接受学校教育了。现在我们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当从学校接受多年教育毕业后又去接受社会教育,而家庭的伦理道德教育呢?往往却被我们无情遗忘掉了。

  如何挽救这些花季少女,最好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重新构建家庭、社会以及学校三方面的伦理道德教育。同时也希望我们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多重视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来源:中新网)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1
执言 2011-11-18 22:10:58
美国:孩子的零花钱自己挣

提要:在美国,孩子的零花钱自己挣。大部分美国孩子通过劳动获得零花钱,他们能够妥善使用手中的零花钱。这培养了孩子独立的精神和摒弃“不劳而获”的依赖思想,树立“靠自己的双手吃饭”的观念。

  在美国,子女们的消费并不是由家长包办的,孩子们从小便开始树立对钱的支配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新一代美国儿童手中的零花钱越来越多,他们的“小金库”少则数十美元,多则上百美元。那么这些钱从何而来,孩子们又是如何使用和支配这些钱的呢?

  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大卫毫不掩饰地告诉同伴:“我每干一次家务活,爸爸妈妈就会给我钱,我把钱放到储蓄箱里,圣诞节的时候,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了。”另一名名叫麦克的11岁男孩也有类似的经历,他每次帮助父母除草,都可以得到7美元的报酬,因为除草是一件很累的体力活。

  实际上,上述情况在美国十分普遍。儿童很小便开始接受商品经济观念的熏陶,“付出劳动理所当然地应该获得报酬”,这在美国是一条几乎连自家人也不例外的 “金科玉律”。

  在美国,几乎每个孩子手中都有零花钱,而这些钱大都是他们通过帮助父母或家人做事挣得的。父母付给孩子报酬大多出于以下三种考虑:一是遵守按劳付酬的原则;二是让孩子有一定的钱可以购买他们喜欢的零食和必要的学习用品;三是让孩子得到一些实际的劳动锻炼。就连一些富豪对子女也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迫使孩子从小摒弃“不劳而获”的依赖思想,树立“靠自己的双手吃饭”的观念。

  应该说,在父母教育下,大部分美国孩子能够妥善使用手中的零花钱,而并不是随意乱花。由于这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所得,因此他们才有一种珍惜的意识,这钱一般也能够用到最重要的地方。

  在老师的教育、家长的开导下,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花钱,懂得了怎样花钱。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的孩子,尽管存钱的目的和对未来的打算各有不同,但他们大都懂得不能随便乱花钱的道理,并树立了一个正确的消费观。一个平时很喜欢吃巧克力的三年级学生说:“我不会花很多钱买巧克力,虽然我很喜欢巧克力,但我决不会一下子吃30块巧克力的,因为那样肯定会倒胃口,还不如把钱存起来为今后打算。”另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则坦率地告诉老师:“过去我有零花钱时就会急急忙忙地把它花掉。现在不同了,每次我帮爷爷遛狗,都会得到2美元,我都存起来,用来购买最需要的东西。”相比而言,高年级孩子的打算则要长远一些。“我想,等我长大后肯定会有不少朋友,我会去参加朋友的聚会,还会有汽车和房子,这些都需要很多钱,我想现在还是节俭一些好。”这是一个高中男孩的打算。

  在当今的美国,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都认为孩子手中有一定的零花钱本身并不是坏事,关键是要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支配和使用手中的钱,从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来源:南宁晚报)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2
执言 2011-11-18 22:20:38
除了物质我们还能追求什么?

提要:幸福被扭曲的世界里,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堕落和进步,或只在一念之间。

    文/徐 贲

  在校中学生参与卖淫和介绍卖淫,刺痛了社会的神经。涉案的女孩并不是天生的罪犯,也不能单纯用“寡廉鲜耻”来理解她们的行为。从某种角度看,她们一定是要以自己特定的方式追求着什么——或许是她们心目中的“幸福”,或许是比她们所付出的更有价值的某种“奋斗目标”。而在幸福被扭曲的世界里,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堕落和进步,或只在一念之间。

  青少年在追求什么

  青少年的幸福观出现危机,奋斗目标发生扭曲,并不是今天才发生在这些援交少女身上。两年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开展了一项主题为“你正在为什么而奋斗”的在线调查,9844名参与者中,84.3%的人确认自己“正在奋斗”。而人们眼中的奋斗目标排名比较靠前的依次为“房子和车子(53.5%)”“更理想的生活(44.0%)”“成为有钱人(43.70%)”“找个好工作(23.9%)”。显然,金钱和物质在当今社会中已成为最重要的成功标志,而任何一种可能的方法,包括援交,只要能快速挣钱,都被功利地认为追求个人心目中“幸福”和“好生活”的“正当”手段。

  在伦理哲学中,好生活的“好”往往是用“幸福”这个概念来表述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或者好生活是一种进行中的生活方式,一种以德行为目的的行为。“那最为平庸的人,把幸福和快乐等同,因此,他们以生活享受为满足。” “很明显是一种奴性的生活,然而却显得蛮有道理”。在他看来,享乐生活是最低层次的幸福,更高的幸福是“政治生活”和“思辨的静观的生活”。

  对于今天大多数追求幸福的中国青少年来说,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两种更高的幸福是他们想都没有想过的。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认真思考“享乐生活是最低层次的幸福”这句话,因为援交少女让人们看到,最低层次竟然可以低到什么程度。在这个极低的层次上,“幸福”完全受人的自然欲望支配,变得完全不受羞耻和其他道德观念的约束。
被扭曲的“幸福”

  在完全被金钱和自然欲望支配的世界里,人们往往对幸福不能形成正确的观念。这并不是说他们不能感觉到某种幸福,而是说他们的幸福感会被极度扭曲。这种扭曲被认为幸福是基于达到个人“需要”的某种满足程度。满足了就“快乐”,反之则“痛苦”。

  但是,社会价值和伦理的“幸福”并不仅仅是以上的感觉,而是一种意义。著名犹太心理学家弗兰克在总结人生时说:对人来说,最要紧的“不是趋乐避苦,而是在乐或苦中看到价值意义”。“羞耻”便是一种被人类普遍认为重要的价值意义,这又恰恰与性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人生活在一个有约束的世界里,不能百无禁忌,习俗道德之所以有权威,是因为大多数成年人自觉地遵守它,而这对青少年有好的示范作用。但在一个失去了禁忌约束的社会里,习俗的道德与个人的羞耻都失去了依据,

  当下太多的成年人沉溺于物质享受和声色之乐,这种表面上的奢化甚至经常被误读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中国人“幸福指数”的提高。

  孩子的精神世界,往往是大人世界的真实映照。当许多成年人,尤其是那些在社会中被视为“成功”的人士们——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的行为严重违背习俗道德规范的时候,青少年的“堕落”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事实上,正如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说的:在这个世界中,成人已经不能扮演年轻人的导师的角色……现在长辈对年轻人的经历,没能比年轻人自己有更多的了解。”

  在中国,长期的长官命令和填鸭式的革命道德教育,使得成年人成为缺乏独立价值选择能力的一代。面对女青年援交,他们最有可能持这样两种态度,一种是对她们作居高临下的谴责,另一种是将援交视为一种与其他国家、地区可以类比的“现代青少年现象”。

  两种态度都不可取。我们有理由相信,成人世界折射之下的少女援交,会成为一个中国的“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青少年新趋势”。

建立好的公共生活

  人往往在对价值意义的追求中实现自己幸福生活,脱离了价值,便无“幸福”或“好”可言。由于价值的存在,人不仅能在快乐中,而且也能在痛苦中找到意义。

  对援交少女来讲,比法律的惩罚更重要的,是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要放置在全社会的价值讨论之中进行。个人心目中有了好生活的想法,不等于公共社会中就有了共同认可的好生活理念。在讨论好生活时,需要区别对个人来说的“好生活”和对群体来说的“好的公共生活”,前一个在很大程度上由个人决定,而后一个则需要由公民群体共同确立和维持,在中国,迫切需要这样一个公共讨论的议题。

  好的公共生活,它的价值意义有政治的和普世道德两种不同性质的来源。前者往往以国家、民族、革命事业为中心,它要求牺牲个体,因而也忽视了个体。基于政治信仰之上的幸福感往往是不稳定的,时过境迁后甚至会被发现是荒谬的。

  后者往往基于宗教信仰、传统文化或人本价值,它包括自由、平等、尊严、真实、诚信等,这不仅是幸福的来源,也提供获得幸福的途径。同样,这些是普世道德由公民社会而不是靠国家权力维持和再生的。今天,要造就一种能够持续有效的幸福观和好生活观,恐怕还要从培养公民社会,建立好的公共生活价值观开始。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3
执言 2011-11-18 22:25:35

少女“援交”谁的错?

提要:“性”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可以重复出售的商品,且具有商品化特性。道德的约束力过于羸弱,物欲的满足胜过了一切,国人的攀比虚荣之心高涨,远超越了道德自律与价值自省。

    最近几天,上海警方破获了一起未成年女性参与卖淫和介绍卖淫的特大案件,引起中国社会广泛关注。这个案件非同一般,涉案人员多达20多人,大都是十几岁的少女,有的不满14岁,还达不到法律惩罚的年龄,涉及上海市某职业学校分校、普通高中等9所学校。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处于花样年华的看上去幼稚未脱的美少女们基本都是主动卖淫,其动机和交易方式与日本社会存在的“援助交际”如出一辙。

  “援助交际”这个词发端于日本,是日本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日本少女接受日本成年男子的“援助”———日元、服装、饰品、食品等物质享受;成年男子接受日本少女的“援助”———女性的奉献,这就是“援助交际”。而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日渐富裕,传统道德逐渐消解,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这股来自日本的“援助交际”之风,越刮越甚。上海警方破获的这起案件具有典型性,这些未成年少女“援助交际”的动因是赚取零花钱,购买化妆品、时尚物品等,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此案件被媒体广为报道,迅速成为舆论焦点。有人认为这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重失守,导致未成年少女遭到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中国的教育大多以高高在上的宣教为主,单纯地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极其匮乏心灵上的交流。此种方式对于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少女们显然作用有限。何况,学校和家庭教育只是一个环节,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是社会,单纯的教育必然收效甚微。“援助交际”不只是道德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但却对人们的价值观、生活观无能为力。在商业大潮的袭击下,物质的多寡成为衡量成功、社会地位的最主要标准。单向度的评价体系消解了人们的道德价值观,正是这种畸形价值观使得不少女孩认为“青春与大腿是一笔可以肆意挥霍的资本”,而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教学观念却无力解决学生中出现的新问题。
 我们不能将所有的板子都打向这些未成年少女,某种意义上,她们何尝又不是这个成人社会的受害者?时下,中国正处于一个价值观溃散的时期,新的价值观远未建立起来。追求财富、名气、地位成为一股席卷全社会的潮流。在电视、网络、杂志等各式媒体上,都在宣示着无比奢华的时尚华贵生活:一些富家子弟过着糜烂的生活,一掷千金;偶像剧热播,偶像们不但年轻帅气,且一身名牌,别墅、豪车、游艇一应俱全;香奈儿、阿玛尼、爱马仕等国际名牌挤占着人们的视觉空间,无处不在;社会上那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等走捷径的神话不断上演……一股浮躁的商业戾气充斥着中国社会,所向无敌。

  在此语境下,不只是幼稚未脱的少女,成年女性中,更是不乏当“小三”、“二奶”者。“性”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可以重复出售的商品,且具有商品化特性。道德的约束力过于羸弱,物欲的满足胜过了一切,国人的攀比虚荣之心高涨,远超越了道德自律与价值自省。故而,少女“援助交际”的出现应该沉重警醒中国社会了。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4
执言 2011-11-18 22:26:39

结语:

只有成年人建立起美好的公共生活、树立起有尊严的价值标准,并且以此垂范,未成年人的世界才会变得清澈。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5
奥林巴斯 2011-11-20 12:18:02
道德水准的下滑,社会的风气.不知何时休!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6
铁朔 2011-11-20 15:28:40
写在墙上的,说在口中的,电视播出的,谁都明白是咋回事。官本位正在让位于钱本位,人本位还在海上漂流。旧的文化和历史是包袱,丢掉了也令人快意。
我相信孩子们的善良,他们迟早能找到自己这代人心灵的皈依,我为孩子们祈祷。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7
铁朔 2011-11-20 15:33:39
我们透支了孩子们的自然资源,也透支了孩子们的道德资源。在孩子们面前,我们这代人应该有负罪感。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快速回复: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4894号 

辽ICP备1400134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