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北方素洁的诗词之梅
楼主
老克 2006-01-12 08:46:16

北方素洁的诗词之梅

  不论一个诗人、作家自觉还是不自觉,追求特色,写出特色,努力使作品呈现迥异他人的精神风貌,会始终是他为之抒写的目标。晓梅写作数年,但从事诗词写作却只有五、六年的时间,短短的几年,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作为诗友很为之高兴。最近一段时间,我细读了她的《啜冰集》,从精选的四百多首诗词来看,她的作品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素洁淡雅,像一树梅花自然开放,为我们送来了风雪中的摇曳之姿。

  口语与生成性诗词语言,是晓梅诗词的主要特点。

  语言是一个诗人成熟的首要标志。纵观晓梅诗词,其语言特点可谓色彩纷呈,颇具魅力。

晓畅的口语化诗词。真正能做到现代诗写作的口语化,其实很难。而写格律谨严的诗词,能跃升到口语化的标准,则是更难把握的技巧。通常人们都有这样的阅读经验,那些先前流传下来的、现在也能流传下去的诗歌,大部分会同作品貌似浅近的语言有关系。达成这样的诗歌语言,既取决于诗人的写作态度,也取决于其写作功力。这不是那些肤浅的作者所能及的。能跃升到这个层次的诗人,说明诗歌已经融入其生命,并在其生命中不断成长。作为时刻收获作品的诗人,会十分钟情于所从事的语言艺术,而且会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我们不妨欣赏一些诗句:高山流水闻音,情真最是苦吟”(《调笑令》之二)。“弟兄缘份淳诚在,手足真情厚望长。满座言深皆祝愿,一杯酒暖尽衷肠”(《工作调整赠同事》)。“鹊上梅枝盈喜气,马驰岁末舞神鞭”(《迎春》)。“一首好歌牵旧梦,半天喜雨趁新晴”(《摊破浣溪沙·秋日感怀》)。我引证的上述诗词例句,都是信手拈来,并且是从心底流出的话语,她只是在不伤其自然的前提下,稍加润色即成为诗词了。还有,“乡亲话暖一杯茶”,这是多么朴素的语言!但恰恰是在这看似平实的词句中,写出了平原农家热气腾腾的乡情。读到这里,我的心也涌出了温馨的暖流。在这方面,我喜爱的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浣溪沙·春思》、《阮郎归·春日偶感》之三、《鹧鸪天·咏窗前竹丛》、《鹧鸪天·秋怨》、《鹧鸪天·夏夜寄远》等篇什。这些诗词意绪飘动,情思流淌,言近情浓,无刻意雕琢,流畅的语言给人以强烈的冲击。

叠字的恰当运用。诗词写作似乎适合用叠字,这同诗词本身要求的格律有关。但是真正用好用足也并非易事,根本的要看是否符合一首诗词的内在需要。李清照是用叠字的强手,她的《声声慢》一词,叠字之多、之妙,堪称词坛一绝。而晓梅在诗词中叠字的用量之大,涉及到的篇幅之多也较为罕见。我在读她的四百多篇作品时,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这一点,而且叠字在她的诗词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通过叠字巧妙构筑诗境,她做得不露痕迹:残月弯弯照小楼,清辉淡淡景幽幽。梦怀缕缕频相忆,逝水茫茫几度休?” (《鹧鸪天·夏夜寄远》)。四句诗五处用了叠字,生成的诗境淡渺清幽,可谓用叠字的代表篇章。为了囊括诗篇的容量,表尽李清照的诗意人生,她这样抒发感叹:“半生恨爱凄凄史,两段辞章赫赫名。烟雨朝朝歌古调,湖光岁岁忆华英”(《观李清照纪念馆》)。在颔联和颈联中她都使用了叠字,从而使诗意更加饱满。通过叠字妙用,她这样认知自己:“坎坎坷坷风雨路,真真假假是非明”(《生日抒怀》);“新诗累累醇醇意,旧恨绵绵淡淡情”(《无题》之一)。这几句诗的叠字连接,淋漓尽致的勾勒刻画出了她生活、生命的历程。仅此几例,便可窥全豹。虽然叠字用好不易,但对于晓梅来说,她是敢用而又善用。“山路深深通鸟道,游车跳跳到峰巅”(《忆江南·游盘山》之三),一个“跳跳”的叠字意象,用得准确而又生动,令人记忆深刻。

独创诗语的呈现。在诗词创作中,独创诗语的开发是一种创造,它要求诗人必须有敏锐的感觉和刻骨铭心的体验。或者说,诗人必须善于发掘独特的精神历程,再加以独特的表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体现诗语的独创性。晓梅的这种独创性,我且称之为“晓梅风格”。如果说在这方面,晓梅一开始还师拟古人的话,那么到了后来,则是完全的超出,正可谓是“入帖”而又“出帖”了。像“恨女痴顽犹爱女,怨娘娇惯岂知娘”(《教女杂感》),就超越了“惆怅溪前生惆怅,桃花坞里访桃花”的模仿阶段。还有“且喜旧城辞旧迹,还看新景展新颜”(《浣溪沙·故乡行》之一);“诗情却被尘情扰”(《踏莎行·秋怀》);“无桥还忆有桥时”(《浣溪沙·苏桥》);“又见月如钩,勾得新愁续旧愁”(《南乡子》);“艺术中心通艺境,闲云野鹤系闲名”(《摊破浣溪沙·游文化艺术中心》之二)等等。在上述诗语中,或是一字重用,或是借助前后矛盾词语修饰,或是借用同音,来营造意境。总之,晓梅用有限的字词,独创诗语,催生出了弥漫的诗趣。

不断生成的语境。诗句最忌被写死!前一句要给后一句留有空间,后一句要把前一句激活。一首诗,诗语间的相互作用就构成了这首诗的语言场。语言场形成,语境自然形成。语境的薄厚直接反映诗篇的容量。写诗就是要不断拓境,以此增加诗篇的厚重感。昔随蓬转走天涯,每把诚心对落花”(《无题》之一),如果单看第一句,似乎很平实,只是叙写性起笔,是最简单不过的叙述。但是,当把第二句读完后,就感受到一种撼人心扉的力量! “每把诚心对落花”,这一具象呈现出的浓厚感情,使前一句诗格陡然转化增强,而又成为对第二句的高度涵盖。第一句好象是“面”,第二句好象是“点”,“点”依次描画出“面”,反衬出其醒目色彩,语境的丰富感顿时增强。“诚心”与“落花”的情感深度把起始句激活,两句诗语相互作用,语境大开,构成了宽敞的空间,使读者流连忘返。这也是我喜爱此诗的原因。“诗成凝望冰魂冷,薄雾轻笼白玉兰”(《生日感赋》之二),这两句诗的作用方式,可以把第二句看作是对第一句的意象叠加。外在空间意象与内心“冰魂”的即时照应,使朦胧迷茫的世界悬起了一轮透洁的冰魂,语境孤冷而凄艳。“夜半钟声伴曲声,相倾相诉两重重”(《浣溪沙·春思》),“钟声”、“曲声”是主观外的客观景声,这两种声音的自然交融,必然也能给人以音乐的美感。但是,用“相倾相诉”这一具有主观感受的一词激发,前后诗句便立刻冲溢着感情漩流。“两重重”一词再度激发,使这道漩流向深远处延宕,语境连绵不绝,让人心随境动。再来把“山路深深——通鸟道,游车跳跳——到峰巅”(《忆江南·游盘山》之三)句中词语拉开,不难看出“通鸟道”是对“山路深深”的激活。“山路深深”只是一种泛写,有了“通鸟道”之后,“山路深深”才更具立体感,才真正暗示出了通往高境的诗意遐思。晓梅的诗词就是拥有如此不断生成的语境,才增加了作品的分量。读者自己可在诗中品之。

  高处落笔的结构诗篇方式,是晓梅写作构思的一个基本特征。

  一首诗成功与否与构思有很大关系。结构诗篇方式包含在诗词写作构思之中。所谓高处落笔就是抓住诗思的关键处顺势写作。说得形象一点,就像是跃上峰顶,然后,让诗思像瀑布一样流淌,沿途曲折而下,不可阻挡。我把这种方式叫做“挤上悬崖的构思”。它要求诗人不能平庸,创作不能草率,要敢于攀登感受、感觉、感情的制高点。这样写出的诗才会气势恢宏,情思壮观。

 《无题》之三:“莫让浮名累此身,樽前斗酒也情真”。这起首一句似凭空而来,仿佛置诗思于山顶之上。第二句“樽前斗酒也情真”则来得十分自然。仿佛是山顶上的水,潺潺奔泻。“势”已造成,诗思便不能滞留。这开篇之句不是从生活中某一件事上得来,而是来源于诗人对生活、仕途的认知,且发乎内心的真实感悟,所以其中的感受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犹如山岚来源于群山,而又浮动于群山之上。用淤积在胸中的感受统领全篇,其余意象、物象必会服从之。直到“也无欣喜也无怨,成败兴衰对楚秦”作结,就十分顺理成章。还有,用对一件具体事物的感受起笔,也属此种形式。《新千年咏怀》之二:“龙来兔去喜千年,除夕迎春一夜间”,虽不像引证的上述诗句感受得那样强烈,虽极像一种叙写,但是,诗句所表露的感慨和喜悦却足以拉动全篇。“阶前新雨醉如痴”(《春》之一)、“无边丝雨染心痕”(《春》之四)等,均是把对雨这一具象的感受融入其中。以感受起笔自然诗思灵动,意贯始终。

 《生日抒怀》:“三十六载任飘零,宦海江湖几度行”,是另一种高处落笔的构篇方式。这不是从获得的感触出发,而是通过对题材的概括,用概写起笔,带出全篇。“四十年来志未休,开张弩箭岂回头” (《生日感赋》之一),这首七律同样通过概述起笔,写出了不同侧面的人生体验。这样构篇方式的诗,还有《观李清照纪念馆》、《学诗偶得》等较多篇什。

  更值得称道的是,晓梅用到了凭空设象这种高处落笔的构篇方式。此种方式使作品更具诗彩。这种写法没有秘密,只不过是把内心感受,在开篇用“象”示之。“虹桥一架飞南北,漫咏心声任纵横”(《再和李先润老师》之五);“泛梗萍踪寂,飘零湖海长” 等开篇均是如此。夜半钟声伴曲声,相倾相诉两重重”(《浣溪沙·春思》)一词,亦是凭空设象的佳作。开篇之后,其余语象便纷至沓来。这实际是顺流而下的结果,没有刻意为之的痕迹。这决非是搜肠刮肚、苦苦吟哦的诗歌所能比拟的。《归自谣》之三:“风漫舞,雪化冰消飘喜雨”一词,通篇的诗语基本都是以“象”出之,暗示性较强,读者可玩味再三。

  切近诗歌本质、诗歌精神的深度想象力,是晓梅诗词独具魅力之所在。

  深度想象力,赋予了晓梅诗词丰富的内涵。诗人不可能没有想象力,想象力也体现在方方方面。而晓梅作品的深度想象力,是她对事物诗性的体悟、寻求,是对所遇事物的深度开掘,然后把事物呈现在一种诗性的存在里。这种开掘常常出人意外。她这样写秋叶:随云疑众鸟,入水乱浮名。落井忧天小,翻飞伴雁鸣。”她对落叶内涵的挖掘或是赋予可谓到家了——“落叶”飘至天空随云移动,自以为是众鸟的一员,飘入世俗之水游弋,却成为世间名誉之乱的祸首。尤其是“落井忧天小”一句,真是神来之笔!落叶惊风如雨下,到处飘飞,唯独“井中”的一枚落叶被她的想象力所捕捉。纳入诗中,只一句就犁开了一片诗境,写出了众多落叶之外,这一片“落叶” 狭小的视野胸怀,对常见的落叶又进一步揭示出诗性的一笔,何其美妙!她写竹丛:“铮铮劲骨冲天傲,耿耿冰心向日坚。”“铮铮劲骨”可以看到,“耿耿冰心”,则难见到。这就需要想象,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靠想象力来达到,想象无所不能、无所不及。“向日坚”更是对劲竹之心挖掘探询的结果。那些眼睛失察之处,恰恰是诗中应该着力下笔的地方。“老干有灵融血泪,苍天无奈念华英”(《浣溪沙·古槐》),“老干”是看得见的实体,“血泪”是虚设是对过去苦难的概括。诗句融体验、想象的深度于一体,用生命的沧桑见证历史。顿悟了“老干”的诗性,古槐才得以获得超现实存在。这种创作实践,充分昭示了想象是诗语的遥遥之源。

  开创诗词写作通途的独异咏梅之作,是晓梅作品呈现深度想象力的又一佐证。这一深度想象力也显示出晓梅不同于其他诗人的个性特质。任何一个诗人或是作家的成功,都会具有多种因素。除了本身具备最基本的文学素养外,很重要一点,就是诗人、作家开辟了一条通向成功的幽秘通道。因人所异,通道也有所异。有的人是通过外在手段,有的人是占有优势题材。晓梅则不然,她是通过对梅花及其个性的喜爱,飞扬想象,心与梅通,与梅同位,深及本体,创造了一条通道,从而达到与其他事物的贯通,获得了更多的佳作。她的咏梅之作及想象也确有其独异之处。不妨可以看看她的梅诗。

天然禀性强,岂可畏严霜。避得春花乱,却成傲雪香”(《梅》);“独占花枝早,何须错怨梅”(《梅》之一); “春光难占尽,何共百花开”(《梅》之二);“芳心犹自赏,高韵岂独魁”(《咏梅》之二)。诗人写梅咏梅,视角独特,避开了常规想象,反其特性而歌之。其实她不单单是写梅,而是通过梅花对自己进行了本质写真。早期的咏梅诗作中,她这样表述本性和达观心态:“平生只喜清纯色,好使幽香淡淡来”;“结得诗缘松竹友,半生落寞也无差”。然而,最能体现她梅诗想象特色的,我以为是这一首:“一自严冬傲雪开,馨香长伴苦寒来。丹青自古传神笔,难写梅花心底哀。”这首诗完全摒弃了外在的描摹,而直接进入萧寂的命运,呈现了深入骨髓的凄婉。诗人经历了人生变故,不可避免留下了入骨三分的刻痕。她把这种刻痕化而为诗,成为不朽之作。 “难写梅花心底哀”,仅此一句,其想象力就穿透了诗人的整个生命,对读者的心灵造成了长久震撼。我一直从事现代诗写作,而晓梅则专工诗词。但是不论以何种形式、何种方式进入诗歌,作品具备深度想象力之后,最终呈现的诗境都将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晓梅几年来,专写梅花的诗词就达十数首之多。她的专致和倾注,她对梅花诗性的体悟、寻求,使她在这一题材上收获颇丰。她通过梅诗,对自己的生命、生活进行了认知,打开了通向诗歌王国的宽广路途,并使写作走向了广阔。

风貌素雅,粲然远送。在未来的写作中,让我们对她抱以深深地祝愿!

 




---此帖由老克在2006-1-12 8:52:30编辑
编辑 收藏 举报 主题管理
分享
Re:
2
染绿的声音Z 2006-01-15 16:45:24

读罢此文对老克了解深刻,执着现代诗,体味古诗雅韵。对梅的诗评价体悟恰切独到。让人不由想读读那落井忧天小,翻飞伴雁鸣”的神来之笔!好诗惹人醉,佳境令侬怜。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3
老克 2006-02-20 09:53:15
谢谢欣赏,此文是我用心写的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快速回复: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4894号 

辽ICP备1400134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