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黑土情真诗亦香
楼主
梅影斜窗 2007-07-07 12:36:02

黑土情真诗亦香
     --写在潘振华《达河诗草》出版之际

  暑气炎炎的夏日,由姐姐从老家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潘振华老师要出诗集了,并捎来了一本潘振华老师的打印诗稿--《达河诗草》。这个消息,无疑是炎热的夏季吹来的一股清风,令人眼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大振,这真的是令人高兴之事,也是可喜可贺之事。

  我与潘振华老师正式相识有近五年的时间了。其实,早在我来廊坊之前,对潘振华老师也是有耳闻的,只是没能与之交往。而我们正式交往的五年来,除了仅有的两次相见外,都是通过书信往来,相互沟通各自的情况,相互切磋诗词艺术,相互交流各自的诗作。偶尔家乡诗词界有活动或重大喜讯时,他也会打电话来通报。尽管天各一方,但对诗词的热爱之情和执着之心,却早已拉进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这个大我六岁的老兄、老乡,我一直都以老师相称。称师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几年前,通过姐姐认识他的时候,他还是姐姐所在单位进修校的副校长,通过姐姐的关系读到了他的诗,了解到了他的为人。直至今日,他还一直工作在教育岗位,所以称师是很自然的事了。另一方面是我们相识后,经常以通信方式互通有无,在相互唱和中,共同促进提高。而让我更加敬佩的是他的文笔、文采和文才。特别是他在新诗创作方面所显露出的特殊才华,以及他对对社会的理性认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对艺术的美学解读。所有这些,于我来说,都是难得的经验和收获。从这个意义上讲,称师亦是必然。

  几年中,他先后寄来的新旧体诗超千首,而这其中又以新诗居多。《情感的落叶》、《思想的火花》等3本新诗集,均为手抄本,本本都散发着幽香.原以为他会在短时间内出本新诗集,令我感到意外和惊喜的是,这次竟以旧体诗结集,着实是令我敬佩.敬佩于他对诗词的这份执着,敬佩于他平时的勤奋,敬佩于他对艺术形式的多方位、多视角、多侧面的涉猎和把握.

  沃土育奇才,奇才融沃土.近年来,随着家乡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日益强烈.正是在这样的崇尚精神,崇尚文化的大环境下,木兰县诗词协会应运诞生了.诗词组织的建立,为有志于诗词创作的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一大批诗词爱好者加入到诗词的队伍中来.有着很深文化底蕴,文学基础和诗词爱好的潘振华老师自然成了诗词组织的中坚,他先后担任了诗词协会理事、副秘书长职务,成为弘扬传统诗词文化,振兴、发展和繁荣木兰诗词事业的活跃分子.他一边忙于工作,一边致力于诗词创作,参与诗词组织活动.在此期间,又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也使他的旧体诗词创作由零散的、随意的向自主的、规模的、系统的转变,写诗词不再仅仅是个人意识,而是由积极的思想驱动下的自觉行动,也是由对诗词的热爱到对艺术目标不懈追求的一个升华,更是由现实的审美到艺术的审美的一个必然过渡.

  黑土地孕育了他博大的胸襟,松花江水也滋养了他澎湃的诗情。这为他的诗词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达河诗草》的结集,是他三年来旧体诗词创作的一个小结。尽管历程短暂,但也是他由新诗到旧体诗词创作触角延伸,尽而拓展诗词艺术创作空间的一个具体体现。这是一本源自黑土地、并散发着淡墨诗香的诗集,也是家乡木兰的诗人耕耘在黑土地上而收获的一枚诗的丰硕果实。书中收录了作者271首诗词,共分为《游踪诗草》、《乡野拾韵》、《流年杂咏》、《文朋酬唱》、《灯下浅吟》五个栏目。

  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说过:“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着猎其艳词,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此为艺术所追求的不同目标,也是人们所要达到的不同境界。《达河吟草》中,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的不同境界和追求;每首诗中,都再现了他灵动的诗心,一颗因自然之美、因生活之美、因人性之美、因情感之美而律动、感动的心。正可谓是“登山则情满于山,临水则情溢于水”。而作者正是把这样一种情感融入并贯穿了他诗词创作的始终。“人生苦短多游历,天命长维系自然”(《天街小憩》);“始悟人生趣,贵求境界高”(《玉皇顶》);“山中闲步听松韵,静夜无人吾自欢”《黄山之夜》。诗人由登临、游览切入,由景到人,由自然到人生,彻悟深刻,格高境远,视角广阔,内涵丰富,音韵跌宕,心随景动,意共神迷,情伴诗飞。“男儿立地植松柏,莫计他人论短长”(《送儿远赴杭州并示诫》);“更喜草香通肺腑,民谣远送伴行人”(《下乡即景》);“老友他乡频致意,家中醇酒已升温”(《下乡途中即景》);“短信求妻温老酒,热汤相佐慰寒肠”(《冬暮步归》);“ 一世相拥双不厌,青风之上醉斜阳”(《结婚25周年赠妻》);“忘怀荣辱情如水,淡漠得失心自宽”(《年终偶得》)。这些诗,融亲情、友情、爱情、人情、世情于其中,不饰雕琢,浑然一体,其味自得,其情可鉴。

  恬淡、质朴、自然是我们在读潘振华老师的诗所能够感受到的诗风。而这一切皆源于生活。“从生活出发”,这是潘振华老师在诗词创作中一直遵循的原则。因为他坚信诗的实践就是人生的实践,完成自己的过程也是完成诗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他的每一首诗词,都自觉地担当起注释自我心灵历程的责任,让其潜入纵深,驰骋广阔,从单薄走向深厚,由呈现走想渗透,扩大了诗词的内涵和张力,在开拓自己的同时,开拓了诗的新境界。

  他的诗,随处可见五柳先生的田园真味。“逶迤闲步寻幽处,斜倚彩亭梦已酣”;“崎岖泥里路,曼妙雨中歌。车绕孤村外,沟渠戏小河”;(《雨中下乡行》)“家鸡兼山菜,野芳隔旧年”(《山中早餐》)。这些诗句中,向我们勾勒了一幅幅精美的田园风光图,山路、山村、山人,小河、农家、烧酒、野菜、家鸡,田园风光之美,田家意趣之浓,田人性情之真,全都跃然纸上。也难怪诗人如此的陶醉。“农家聊布设,举酒自陶然”(《山居会饮》)。他的诗,随处可见子美先生的情牵社会、情牵民众悲悯情怀。曾经有人说过:“在人类美德的海里,爱民之心是最美的浪花!记住国徽上的麦穗,是劳动人民播种、管理、经营、收获的。让思想的天空,永远亮着那五颗星星——假如,你想做个诗人。”这是不可磨灭的真理。诗人也正是在“世异时移穷必变,乱极治始略当谋”(《白居易》)中,始终笃信并坚定“今崇忠恕称人道,个性弘扬最入流”(《天命之年》)的信念。“笔端长诉民生事,时有清诗咏万人”(《白居易》);“河瘦一舟横,浮尘起旱风。田间皆粉籽,心内发叹声。红日徒垂地,青天可悯农。潇潇连夜雨,喜泪落江城”(《久旱喜雨》)。诗人的博大胸襟和丰富的情感,早已跳出并超越了自我,融入了社会,融入了生活。化“小我”为“大我”,牵庶民而寄情,不失诗人的赤子之心,读来令人感动,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范曾先生曾说:“凡足以传世者,必有浩荡庄严的意味在,必有凄楚沉痛的情愫在,必有剀切凌厉的判断在,必有美奂绮丽的幻想在。而要达到这山回路转的境界,为文者当有所感怀,有所激扬,有所铺陈,有所赋比。”这段话,该是对潘振华老师诗词的注解与诠释,他正是在这种有所感中,完成了诗意的审美,达到了诗意人生的崇高境界。

  诗以情感为载体。诗须乘情感之波涛抵达所要表现之彼岸。情感是诗之血肉,是诗之内在旋律,是诗之生命力所在。这点在潘振华老师诗中有所体现。其实,读诗如读人。透过潘振华老师的诗词,可以感受到他的激情洋溢的浪漫情怀和不可多得的人品。为亲情所感,为爱情所动,为友情所牵,为事业所系,他的诗词为我们提供了答案,也验证了那句“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的真意。以真感人,以情动人,以爱示人,处处可见真情。也曾有人说过,在生活中的豪放和潇洒是装不出来的。的确如此,现实中的潘振华老师亦是如此。生活中的他,坦诚、热情、慷慨、豪放、豁达、潇洒,时时显露出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对人生,他达观向上,积极进取;对事业,他满腔热忱,忘我奉献;对朋友,他以诚相待,无怨无悔;对爱情,他始终如一,浪漫如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他的诗词,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对生活的爱,对友情的诚,对爱情的真。所有这些都是他诗词创作的源泉所在,也是他诗词创作的动力所在。“秋气初来胸臆爽,水边会饮任酩酊”(《初秋伴游慈航古寺》);“共望云中路,同悬江上帆”(《与王向东诗友酌韵》);“日夜倾心同护佑,根深花艳共芬芳”(《结婚25年赠妻》)等诗句,读来句句情真语浓,显现出诗人质朴的情愫,高尚的情怀,高雅的情调,优美的情致。

  我与潘振华老师的几年交往中,实实在在的了解了他的为人。他是一个执着于人生、执着于事业、执着于艺术的人。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工作非常忙碌的人,不管是在进修校任副校长,还是在教育局任主任,他都是竭心尽力、忘我工作的好干部。但他同时更是个致力倾情诗词创作的痴迷者。可以说,接触旧体诗的三年多时间里,他克服工作繁重、事务繁忙的困难,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认真实践,积极创作,写出了近三百首诗词作品,这不能不说精神是可敬的,成绩是喜人的。而他对诗词艺术的迷恋和执着以及学诗的认真和谦恭更是令人敬佩的。

  潘振华老师对朋友也是忠心耿耿,热情有加,无私相助。记得两年前,当我准备出诗集请他作序时,他是那么爽快的应承下来,又是那么认真的去完成,那么用心的去写作,真的是让我感动,也由此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让我感受到了这位乡友、诗友、老师对人、对事的热诚与豪爽,也充分体现了他对朋友的那份真挚友情。我想,更多的还是诗的媒介作用吧!

  总之,由诗及人,相信读者会从中认识一个立体的、多侧面的诗人形象。

  当然,我们在欣赏潘振华老师诗词的时候,还不能排除存有不足之处。作为一个初学者,在对诗词写作技巧的整体把握上,还存在新旧韵混用、个别入声字把握不准的问题,以及诗词的意境向纵深挖掘和开拓的问题。相信这本诗集的问世,必将引领诗人实现自我认知、自我超越,进而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同时也必将促使诗人立足今日的起点,自我加压,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社会不是抽象的,时代不是公式的”。诗词也不仅仅是快乐的。梦永远是美的,但必须借以理想的翅膀去飞翔。不断的去发现并创造美,是诗人永远不可推卸的职责,也应该成为诗人自觉的人生追求。相信潘振华老师会不断的拓展新的领域,在走向灵魂、寻求诗美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创造出更加美丽的诗意人生。

振翅云天渺,华光耀远空。

诗坛骄子在,雅意醉东风。

  这首藏头小诗,既是对潘振华老师的赞赏,又是希望,更是祝福!谨以此为序。



                  2006年8月8日于京南梅溪吟馆


---此帖由梅影斜窗在2007-7-10 15:04:19编辑
编辑 收藏 举报 主题管理
分享
Re:
2
春风送暖 2007-07-07 12:54:54

恭喜恭喜!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3
冰帆 2007-07-07 12:57:12
把老师赞美的很好.是一篇好的文章.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4
梅影斜窗 2007-07-07 13:03:53

引用 春风送暖 在 2007-7-7 12:54:54 时发表的内容:

恭喜恭喜!


我还未见到书呢,等待中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5
梅影斜窗 2007-07-07 13:04:43

引用 冰帆 在 2007-7-7 12:57:12 时发表的内容:
把老师赞美的很好.是一篇好的文章.



很敬重敬佩他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6
风过无痕 2007-07-07 19:26:28
    这就是梅姐姐写给潘老师诗集<达河诗草>的序吧.姐姐的序文不仅给我们介绍了潘老师诗集的内容和风格,也让我们对其诗作略有了解,同时字里行间满是对潘老师的敬佩之情.一般的诗词序文,文法虽然精致,却常会让人觉得涩涩的,而姐姐的文字里充沛的情感更让人觉得生动,而且姐姐对诗集内容风格的介绍上足可以看出姐姐对这本诗集定也是很喜欢的,一定赏读了多次吧.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7
梅影斜窗 2007-07-10 15:02:44

引用 风过无痕 在 2007-7-7 19:26:28 时发表的内容:
    这就是梅姐姐写给潘老师诗集<达河诗草>的序吧.姐姐的序文不仅给我们介绍了潘老师诗集的内容和风格,也让我们对其诗作略有了解,同时字里行间满是对潘老师的敬佩之情.一般的诗词序文,文法虽然精致,却常会让人觉得涩涩的,而姐姐的文字里充沛的情感更让人觉得生动,而且姐姐对诗集内容风格的介绍上足可以看出姐姐对这本诗集定也是很喜欢的,一定赏读了多次吧.
是潘老师的第一本集子,也曾参与诗稿的最后定稿修改,看了多遍,很是替他高兴。不日诗集即可问世。



---此回复由志摩的眼眸在2007-7-10 21:46:10编辑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8
志摩的眼眸 2007-07-10 21:55:22
不断的去发现并创造美,是诗人永远不可推卸的职责,也应该成为诗人自觉的人生追求.
这篇序文足见楼主的文学功底和社会生活阅历,对诗人的解读也非常到位.
学习了!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9
一样花开 2007-07-14 20:00:33

梅姐可真正称得上大家写家。可学的东西太多了,敬佩!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0
梅影斜窗 2007-07-18 17:48:32

引用 志摩的眼眸 在 2007-7-10 21:55:22 时发表的内容:
不断的去发现并创造美,是诗人永远不可推卸的职责,也应该成为诗人自觉的人生追求.
这篇序文足见楼主的文学功底和社会生活阅历,对诗人的解读也非常到位.
学习了!

谢谢酋长的鼓励支持和肯定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1
2012-03-02 11:07:56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快速回复: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4894号 

辽ICP备1400134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