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1
玉玲珑 2009-02-27 15:23:48
贵族,以上回答,皆是我个人的看法,也只是我个人的知见,一定会存在很多并不圆满的地方,只能说明我的修持还很粗浅,很不到位.我希望你能更上一层楼,修学永远没有尽头,永远没有止境.

其实你的文章揭示了佛教发展到今天所存的一些现象.现在好多人想修行,但不知如何去修行,可谓明师难求,真法难闻.所以现在佛教更需要有智有德有修持的人站出来,来正确指引大众的修行,我相信会有这样的人出现.


---此回复由水无痕在2009-3-1 15:11:46编辑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2
上善若水 2009-02-27 16:25:49
        看了贵族的文章,我想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凡人。心。佛。

***凡人就是你我他。会有几种态度:乐观与悲观,还有兼乎二者之间。

***佛是种境界。是凡人不曾具备的。究竟达到佛这样境界的人,有没有?有谁能告诉我?确切说,他(她)跟你说了成佛的体会吗?还是这本身就是一些比常人稍高智慧的人的精神感悟?都属于人类心学的范畴。还是脱离不了人类的圈子。只是,人们开始懂得如何让自己的精神境界达到更高的层次,祈求人内心的平和(或平衡)。这,也许就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标志。

***凡人与佛,在乎心。境由心生。佛,在凡人的心中,即便在滚滚红尘中,凡人也会找到生的乐趣和死的安逸。

以上纯属个人偏见。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3
玉玲珑 2009-03-01 15:49:28
何为悲观和乐观?

我个人觉得,世上没有任何一种思想或是任何一个宗教能象佛那样更圆满更积极地指引和修正我们人类本身的命运.

我想起了李叔同,也就是弘一法师.他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太久远的,我没有办法举证,且不谈.弘一法师可以说是近代修者之一,我们如果用悲观和乐观去衡量他,我觉得都是错误的,我觉得我们应宏观地去探索他的思想,他的追求,微观地对待他的生命.他的一切行为.而对于我们个人也一样!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4
衣袂飞扬 2009-03-01 18:37:39

引用 水无痕 在 2009-3-1 15:49:28 時發表的內容:
弘一法师可以说是近代修者之一,我们如果用悲观和乐观去衡量他,我觉得都是错误的!



我想大师自己已经作出了最好的回答——悲欣交集!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5
最后的贵族 2009-03-03 13:09:06
想不到在下一篇轻飘飘的小文引起大家这么多的思考,尤其是水无痕朋友给我们解释了这么多的问题。实在令人感动,也受益匪浅。

其实,无论是否学佛、是否修行,能怀揣一颗善意的心,放下自己对于名利的贪念,即使是对普通人也会产生快乐。想起自己周围许多朋友、亲属的某些做法,甚感悲哀,几十年来的社会教育给大家的烙印太深刻了,横生许多烦恼,当我在劝说他们的时候,也无意中使用了佛学的某些意见,却被拒绝。

许多人拒绝佛学的智慧如同拒绝迷信,这不能不说是近年来某些敬佛的人的作法给人们造成的巨大误会,这正是我写这文字的初衷。如果有朋友误会了我的意思,在此表示歉意。

近来看书得知几百年来中国大陆的佛学研究成就甚微,甚至不如后传的日本研究深刻,在此我抄圣严法师的一段书:

   “从佛教的分布来说,通常说北传的梵文系佛教──以中国为中心而至日本、韩国、蒙、藏的佛教,是大乘佛教;南传的巴利文系佛教──以锡兰为中心而至泰、缅等国的佛教是小乘佛教。其实,这是出于北传佛教徒的区分法,南传佛教徒根本否认这种区分法的正确性,因在根本有部律卷四十五及杂阿含二八.七六九均有大乘之名,那是指八正道的修持者;杂阿含二六.六○四以行四摄法为大士,增一阿含卷十九明白载有大乘的六度。除了理论境界上的发挥,北传佛教,超过了南传佛教,在佛教的生活实践上,北传地区未必全是大乘的,南传地区也未必全是小乘的;北传的中国佛教,除了素食而外,没有什么比南传佛教更出色,尤其在中国大乘佛学的成就,因了中国老庄思想所形成的玄学清谈,在魏晋时代特别风行,所以上流社会的士君子们,也把佛学当做消遣及清谈的玄理,中国的天台宗及华严宗的理路,确也受有这一风尚的若干暗示,所以近代有一位日本学者木村泰贤,批评中国的佛教是属于学问的佛教,而非实践的佛教,实亦不无理由,事实上,天台华严的思想架构,也多出于中国高僧的自悟境界,在印度的佛教思想方面,并没有足够的依据。因此,中国真正的大乘精神,从未普及到民间去过,更说不上成为中国民间生活信仰的依归了。所以也有人说:中国的佛教乃是大乘的思想小乘的行为。”

如果果真是这样的话,恐怕情况是比较可悲的,还有待许多有志者认真研读并实践了,任重而道远啊。





---此回复由最后的贵族在2009-3-3 14:00:41编辑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6
玉玲珑 2009-03-03 17:49:14
佛法甚深微妙,妙不可言........

贵族的文章确实揭示了佛教发展至今的一些现象,我记得是在<佛祖涅盘六经>里,佛在涅度前已经对众弟子说明了他灭度后,佛教在几千年里每一个时期的走向.

我与弘一法师在境中有过一面之缘,所以借他老人家的修为,来彰显我们个人因受佛陀教法引导从而证得智德圆满的种种生命历程.我也希望借此,来说明佛教不是封建迷信,因为以李叔同个人而言,能经繁华最后悟入佛法,就足以证明了.

我个人认为,哪里有大乘人,哪里就有大乘佛法的教化与传播.

我们不必在表相上了解佛及佛法或是佛教的发展史,我们要深入地证悟佛理,入佛知见,真正地醒悟自性,老实地付出,使之佛法代代相传,灯灯相续,为众生都得以解脱,得以自在,得以究竟圆满,苦海不尽,我们愿力不尽.

我们生生世世都要努力让生命之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










---此回复由水无痕在2009-3-3 17:54:17编辑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7
玉玲珑 2009-03-03 18:04:27
贵族,如果不是借你发贴这个因缘,我可能没有机会和你交流,可以说我有点过分,因为我在修行上也还没有入门,修行尚浅.一些知见不一定就是圆满说,所以也只限于交流和探讨,别无其它.

我相信也同样期待大乘觉者的住世.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8
蓝天勿忘我 2009-03-13 00:27:28
楼主的确有很多的根本思考,令人欣喜赞叹!出离心的建立,足以让自己的内心清净下来,出家何如?!

我在网上购得一本好书,推荐给你,这是一个有证量的人写的,与你分享——《如何安心如何空》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132942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9
15588384485 2023-01-21 01:13:43
DG百家樂位於雲頂皇冠賭場,位於波貝世界一流的在線賭場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2/2
总共38/每页30
快速回复: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4894号 

辽ICP备1400134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