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金黄的稻束
楼主
衣袂飞扬 2008-11-28 16:14:12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
       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是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

  赏析:
  诗的开篇便用“金黄的稻束”这个意象来说明秋天丰收的景况,继而用一“站”字将稻束立了起来;接下来用“疲倦的母亲”这一意象来做隐喻,把母亲比做金黄的稻束,二者在性质上或多或少有相似之处,秋天的被割倒的稻束就象一位历经沧桑的母亲,而此时沧桑的见证就是皱纹,但这皱纹是美丽的,就更增添了作者对母性的赞扬,歌颂她们的伟大与无私。另外,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接下来写到了收获日的满月,由“满月”来衬托人们因丰收而喜悦的心情。下面作者又给了我们一个苍茫辽阔的意境。但似乎作者并不是单纯的在描写环境,“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就可以看出似乎有一定的哲理蕴涵其中。也许是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吧。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又再一次将母亲的伟大体现出来。稻束在秋天的田里沉思,也就是母亲在沉思,她在沉思什么?我们无从知晓,但却可以略窥一二。母亲在秋天里看见丰收后她的心已经满足了,她可以毫无怨言了。她用母爱换来了丰收。
  最后几句,着实有了一定的哲理深度,把历史比做一条长河,而母亲就是站在河边守护小河的保护神,更进一步提升对母亲的赞美。
  综合全篇,整篇诗都围绕“金黄的稻束”这一意象展开,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体——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和母性的歌颂。

  作者简介:
  郑敏(1920---),福建闽侯人,生于北京。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1952年在美国布朗大学研究院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60年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讲授英美文学至今。1948年出版《诗集:1942--1947》,成为“九叶”诗派中一位重要女诗人。
  郑敏是在冯至的引领下与哲学也与里尔克的诗结下一生的情缘。她嗜读里尔克的诗,特别是对里尔克的名作《豹》更是情有独钟。她与里尔克一样,总是从日常事物引发对宇宙与生命的思索,并将其凝定于静态而又灵动的意境里。每一个画面都仿佛是一幅静物写生,而在雕塑般的意象中凝结着诗人澄明的智慧与静默的哲思,建国前写的《金黄的稻束》就是这样的作品。
  从建国初到1979年郑敏中断了新诗写作。直到“三中全会”以后,在时代的感召和友人的鼓励下又写起了新诗,出版诗集《心象》、《寻觅集》和诗学专著《诗与哲学是近邻》,十四行体组诗 《诗人与死》是受其诗友唐祈之死的触动写成,是她早年对生死问题进行哲理思索的延续。全诗借唐祈的死来关注和思考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我们都是火烈鸟/终生踩着赤色的火焰/穿过地狱,烧断了天桥/没有发出失去身份的呻吟/然而我们羡慕火烈鸟/在草丛中找到甘甜的清水/在草丛上有无边的天空邈邈/它们会突然起飞/鲜红的细脚后垂。”诗一发表即引来好评,说“这组诗没有过多的哀婉和温情,整饬的十四行恰如死亡行进本身一样,严厉、冷静、必然,但暗中却布满了愤怒、悲伤、叹息、诅咒,种种情感的旋涡和潜流”。可见,郑敏对生死问题的诗性哲理观照,是建立在她自己独特的生命感受基础之上的,而决非哲理的直陈,真正实现了知性生命化的诗学追求。
  代表作:《诗集1942—1947》《九叶集》(合集)《寻觅集》《心像》《早晨,我在雨里采花》《郑敏诗集》,论文集《英美诗歌戏剧研究》《结构—解构视角:语言·文化·评论》《思维·文化·诗学》《诗歌与哲学是邻居—结构—解构诗论》,译著《美国当代诗选》等。



---此帖由衣袂飞扬在2008-11-28 16:18:36编辑
编辑 收藏 举报 主题管理
分享
Re:
2
上善若水 2008-11-28 17:58:38
“美文”加“解释”,很好的帖子!
赏了!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3
一样花开 2008-11-28 19:25:49
有生活,才有内容,才有思想.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4
云逸飘 2008-11-28 20:22:35

所有的饱满都是深刻的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5
冰玉陶然 2008-11-29 08:04:24
赏析的很到位,欣赏了~~~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6
清净 2008-11-29 12:48:18
慢慢看......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7
2012-03-10 01:55:40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快速回复: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4894号 

辽ICP备14001340号-3